声母:波颇毛无和清浊音变

本节介绍4个声母:

b [p] 波 p [pʰ] 颇 m [m] 毛 bh [b] 无

查辅音表可知,这四个辅音的调音部位相同,都是“双唇音”,发音时有上下唇闭合的动作。[m]是“双唇鼻音”。[p]、[pʰ]、[b]挤在同一个格子里,都叫“双唇塞音”,其区别在于发声态(声带的状态)的不同:[b]是“浊音”,[p]是“不送气的清音”,[pʰ]是“送气的清音”,右上角的(ʰ)是表示送气的符号。

双唇
塞音 b [p]
p [pʰ]
bh [b]
鼻音 m [m]

清浊对立和送气对立

前面几节我们看到,英语p和b的国际音标是[p]和[b],分别是清音和浊音;汉语拼音的p和b都是清音,分别是送气的[pʰ]和不送气的[p]。塞音在英语、汉语普通话、潮汕话中的表现如下:

(1)英语:只有清浊对立,没有送气对立

比如英语中这三个词:

buy [baɪ] 购买
pie [pʰaɪ] 馅饼
spy [spaɪ] 间谍

前两个单词是单靠[b]和[pʰ]的不同来区别含义,前者是浊音,后者是清音,它们构成了清浊对立。对于后两个单词,一个是送气清音[pʰ],一个是不送气清音[p]。但是它们没有构成对立,而是互补分布:[pʰ]出现在音节首,[p]出现在[s]之后。我们可以不必区分它们,笼统地都写作[p]。

类似地,英语的清浊对立还有:

# 塞音
[t] —— [d]
[k] —— [g]

# 塞擦音
[ts] —— [dz]
[tʃ] —— [dʒ]
[tr] —— [dr]

# 擦音
[f] —— [v]
[θ] —— [ð]
[s] —— [z]
[ʃ] —— [ʒ]

(2)汉语普通话:没有浊塞音,只有送气对立

汉语普通话没有浊音[b],但是存在[pʰ]和[p]的对立。比如下面两个字,是单靠送气和不送气的差别来区分含义的。

趴:pā [pʰa]
八:bā [pa]

类似地,普通话的送气对立还有:

# 塞音
d [t] —— t [tʰ]
g [k] —— k [kʰ]

# 塞擦音
z [ts] —— c [tsʰ]
j [tɕ] —— q [tɕʰ]
zh [tʂ] —— ch [tʂʰ]

# 擦音本身就有气流送出,一般没有送气与否的区别

(3)潮汕话:既有清浊对立,又有送气对立

和普通话不同,潮汕话中有浊塞音[b],而且[pʰ]、[p]、 [b]两两之间都存在对立,比如下面这三个字:

普:[pʰou]²
补:[pou]²
亩:[bou]²

拼音的设计

欧洲语言大多和英语相似,有清浊的对立,而无送气的对立,字母b、d、g通常表示浊音。因此在汉语拼音的设计上,有两派做法:一派坚持拉丁字母的传统用法,用p、t、k表示不送气清音,用p‘、t‘、k‘表示送气清音,不使用b、d、g,比如“威妥玛拼音”。在实际使用中,送气符号(‘)常被有意无意地丢掉。这些拼法至今还保留在一些地名和其他名词中,例如“北京”(Peking)、“台北”(Taipei)、“功夫”(Kungfu)、“道”(Tao)。另一派采取实用主义,用b、d、g表示不送气清音,用p、t、k表示送气清音,比如《汉语拼音方案》。

类似地,潮汕话的拼音设计也有两种做法:一种如白话字,把[pʰ]、[p]、[b]依次写作ph、p、b;另一种如60版拼音方案,写作p、b、bh。潮语拼音采用后一种做法,一来是为了和汉语拼音对齐,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;二来是因为在潮汕话中,送气对立是主流,两类清音的分布整齐对称,浊塞音声母少,辖字也少,把双字母组合留给浊音,比较划算。总结如下表。

[pʰ] [p] [b]
普通话 威妥玛拼音 p‘ p -
汉语拼音 p b -
潮汕话 白话字 ph p b
潮语拼音 p b bh

VOT和发音练习

那么清和浊、送气和不送气,在发音上有什么区别呢?仍以[pʰ]、[p]、[b]为例,它们的调音部位和调音方式相同,都是“双唇塞音”,也就是说发音时口腔的动作是一样的:上下唇闭合(成阻),气流受阻内压升高(持阻),气流爆发而出(除阻)。它们的不同,不在口腔,而在声带。

语音学家曾经找到一个参数,可以把浊、清不送气、清送气这三类塞音区分开来,叫做VOT(Voice Onset Time,声带起振时)。这是它的定义:VOT = 爆发除阻的时刻 - 声带振动的时刻。VOT和三类塞音的关系是:

(1)送气清音:VOT大于0;

(2)不送气清音:VOT接近0。

(3)浊音:VOT小于0;

下图中的时间轴以除阻时刻为零点,黑线表示声带振动。

image1 〔图1〕

对于潮汕人来说,我们在习得母语的时候,就已经获得了辨别三类塞音的能力。请用潮汕话读下面的例子,感受三者的差别和联系。

练习一:p [pʰ] —— b [p] —— bh [b]

丕 pi² —— 彼 bi² —— 米 bhi²
跑 pau² —— 堡 bau² —— 卯 bhau²
普 pou² —— 补 bou² —— 亩 bhou²
皮 pue⁵ —— 赔 bue⁵ —— 煤 bhue⁵
拨 puah⁴ —— 钵 buah⁴ —— 抹 bhuah⁴
瀑 pak⁸ —— 缚 bak⁸ —— 木 bhak⁸

练习二:b [p] —— bh [b]

避 bi⁷ —— 味 bhi⁷
捕 bu⁶ —— 务 bhu⁶
保 bo² —— 母 bho²
牌 bai⁵ —— 眉 bhai⁵
步 bou⁷ —— 戊 bhou⁷
焙 bue⁷ —— 未 bhue⁷
白 beh⁸ —— 麦 bheh⁸
毕 bik⁸ —— 蜜 bhik⁸

浊塞音来源于鼻音

潮汕话的浊塞音[b]是从鼻音[m]分化出来的。读者可以检查本文中[b]的例字,它们在普通话的声母,要么是m,要么是零声母。潮汕话的[b],有时还带着鼻音成分,在有些书里记作“鼻冠爆音”[ᵐb]。 [ᵐb]可以看成是从[m]演变到[b]的过渡状态。

练习三:bh [b] —— m [m]

味 bhi⁷ —— 面 mi⁷(速食面)
码 bhe² —— 猛 me²
麦 bheh⁸ —— 脉 meh⁸
无 bho⁵ —— 摩 mo⁵
眉 bhai⁵ —— 埋 mai⁵
磨 bhua⁵ —— 麻 mua⁵
尾 bhue² —— 每 mue²
袜 bhueh⁸ —— 物 mueh⁸
文 bhung⁵ —— 门 mung⁵
木 bhak⁸ —— 目 mak⁸
蜜 bhik⁸ —— 密 mik⁸

练习四:p [pʰ] —— b [p] —— bh [b] —— m [m]

瀑 pak⁸ —— 缚 bak⁸ —— 木 bhak⁸ —— 目 mak⁸

内爆音的发现

调音部位相同的辅音往往会发生转变。前几年,朱晓农先生提出了“清浊音变圈”,归纳了这一类变化现象。“清浊音变圈”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在不同方言里找到例证。比如上面介绍的从鼻音到浊塞音的音变,就对应下图的⑤~⑥,即[m] > [ᵐb] > [b]。

image2 〔图2〕

图中最上方的[ɓ]是“内爆音”。发这种音时,喉头下沉,导致口腔内气压降低,除阻时气流由口腔外进入口腔,向内爆发,所以叫作“内爆音”。内爆音在中国南方的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中广泛存在。

模型提出之后,朱晓农的团队在潮汕各地,陆续发现了内爆音的存在。内爆音在潮汕各地口音中的来源不尽相同。在有些地方,不送气清塞音较硬较紧([’p]),时不时就变成内爆音,走的是左边的外圈之路②~③,即[p] > [’p] > [ɓ];有些地方,浊塞音较长([bb]),时不时也变成内爆音,走的是内圈之路⑧~⑨,即[b] > [bb] > [ɓ]。

在目前的潮汕话中,内爆音只是作为随机出现的变体,对拼音方案没有太大的影响。


插图来源:

〔图1〕朱晓农:《语音学》,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,第79页。这里删去了原图中的“半浊”。

〔图2〕朱晓农:《音法演化:发声活动》,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,第549页。